carbon center
  • English
  • 首页
  • 团队成员
    教师
    博士后
    科研助理
    博士生
    硕士生
    已毕业
  • 研究方向
    金属富勒烯化学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能量储存转换材料与器件
  • 研究成果
    论文
    专著
    专利
  • 实验资源
    国际会议
    表征设备
    制备设备
    分离设备
    其他设备
  • 人才招聘
研究进展

研究进展

研究进展

2022-01-19:方俊杰在科学通报发表论文

炔铜(I)纳米团簇的合成、结构规律与光电性质

金属纳米团簇是由几个到上千个金属原子通过化学键或弱相互作用力组成的相对稳定的聚集体,其尺寸一般小于3 nm。这种超小的尺寸使它们具有量子尺寸效应,进而展现出不同于块体金属材料的电子/几何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相比其他币族金属(如金和银),铜具有储量大等明显优势,并且炔基配体相比硫配体和膦配体等其他保护配体具有更丰富的配位模式,所以近年来科学家们一直探索着炔铜(I)纳米团簇的合成策略及规律。

图1单原子、簇和纳米粒子的几何尺寸和电子结构

图2炔铜(I)纳米团簇的部分应用

虽然已经有很多关于其他币族(金和银)金属纳米团簇的研究和报道,但我们课题组的这篇主题为炔配体保护的铜(I)纳米团簇的评述论文几乎没有报道。合成制备一价铜团簇材料的首要难点是需要克服其稳定性较差的缺点,而用配位模式丰富的炔配体保护后能有效提高其稳定性,这有助于通过单晶X射线表征进而得到原子级精确的晶体结构。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工作,本文对原子精确的炔铜(I)纳米团簇的合成方法、结构规律,以及它们的光致发光、化学催化和电学等性质和应用。该综述有助于建立关于炔铜(I)团簇的数据库,有助于我们对炔铜(I)团簇的配位模式、结构与性质的构效关系有更全面的了解,并且为后续构筑新型纳米铜(I)团簇材料提供了思路。最后,对炔铜(I)纳米团簇的研究和挑战提出了简要结论和展望。

文章链接:方俊杰,刘铮,谢云鹏*,卢兴*:炔铜(I)纳米团簇的合成、结构规律与光电性质.

科学通报, 2022, DOI: 10.1360/TB-2021-1084

https://engine.scichina.com/doi/10.1360/TB-2021-1084

分享到: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2-01-20  【打印此页】  【关闭】
上一篇:2022-02-25:鲍立飘在Advanced Materials发表论文    下一篇:2022-01-11:徐婷在ACS Appl. Nano Mater.发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