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bon center
  • English
  • 首页
  • 团队成员
    教师
    博士后
    科研助理
    博士生
    硕士生
    已毕业
  • 研究方向
    金属富勒烯化学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能量储存转换材料与器件
  • 研究成果
    论文
    专著
    专利
  • 实验资源
    国际会议
    表征设备
    制备设备
    分离设备
    其他设备
  • 人才招聘
研究进展

研究进展

研究进展

2021-01-06:沈扬林在Nanoscale发表论文:基于Ag+-配体诱导的Stöber法合成多孔碳管

Stöber 方法是最著名的合成二氧化硅球的策略,该方法主要包括有机硅脂在乙醇/水/氨的混合溶液中缓慢水解。这种经典的该方法已成功扩展到使用酚醛树脂代替硅脂,以制备合成单分散碳球。随后研究者利用硅脂和碳前驱体共组装工艺来生产空心碳球。然而,用这种方法制备非球形碳结构迄今为止尚未报道。胶束模板法经常被用来调整二氧化硅和碳颗粒的形态。然而,在一般的自组装过程中,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等两亲性表面活性剂,通过氢键,π-π堆积、疏水和静电等非共价相互作用形成胶束模板,这些弱的相互作用对碳纳米粒子的形态影响有限。

 

图1. 基于Ag+-配体诱导的Stöber法合成多孔碳管示意图。

为此,我们首先报道了借助吡啶基功能化表面活性剂(简称 PFS)和银离子的配位共价键作用,引导胶束模板的形变,并实现了多孔碳管的可控合成。在Ag-PFS 辅助胶束模板支配下,原硅酸盐的(TEOS 和 TPOS)和碳前体(RF 和多巴胺盐酸盐)共组装和聚合,分别产生二氧化硅/RF和二氧化硅/聚多巴胺复合颗粒。经过高温碳化和酸洗去除二氧化硅,合成了不同表面积和孔径的多孔碳管。特别地,聚多巴胺碳管具有高比表面积和丰富的掺杂氮,在碱性溶液中具有优异的电催化活性。

论文信息:

Controllable Synthesis of Porous Tubular Carbon with a Ag+ -ligand Assisted St?ber-Silica/Carbon Assembly Process

Yang-Lin Shen, Jun-Ling Jin, Ning Chen, Peng Ju Li, Ting Xu, Yun-Peng Xie * and Xing Lu *

Nanoscale,    DOI: 10.1039/d0nr07785b

分享到: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1-07-01  【打印此页】  【关闭】
上一篇:2021-01-31:叶小琴在J. Power Sources发表论文:基于低温溶液法制备CuNbOx空穴传输层的高效稳定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下一篇:2020-11-09:​何志敏在Chem. Eur.J.发表论文:富勒烯衍生的N/S共掺杂多孔纤维膜:一种高性能ORR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