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bon center
  • English
  • 首页
  • 团队成员
    教师
    博士后
    科研助理
    博士生
    硕士生
    已毕业
  • 研究方向
    金属富勒烯化学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能量储存转换材料与器件
  • 研究成果
    论文
    专著
    专利
  • 实验资源
    国际会议
    表征设备
    制备设备
    分离设备
    其他设备
  • 人才招聘
研究进展

研究进展

研究进展

2021-09-10:何志敏在Mater. Chem. Front.发表论文:富勒烯衍生的N/S共掺杂多孔壳碳纳米球用于高性能ORR催化剂

自发现N掺杂碳纳米管具有高性能氧还原催化活性以来,碳基无金属电催化剂成为可替代贵金属电催化剂的有利候选者,被寄予厚望。因此,大量的研究致力于探索此类材料的催化机制,以求精准合理的设计高性能的催化剂。尽管一些通用的提升碳基ORR催化活性的策略和机理已被广泛接受和应用,如杂原子掺杂、拓扑缺陷/边界缺陷构筑和碳纳米结构设计等,但合理设计有利的碳纳米结构,使其富含缺陷同时具有合理的杂原子掺杂仍然具有很大的挑战。

为此,我们以富勒烯(C60)这种富含五元环缺陷的碳分子为前驱体单元,通过其与乙二胺的胺化反应构筑了一种独特的壳碳纳米球结构(FHCNSs)。得益于C60和乙二胺存在,FHCNSs在高温(800 ℃)条件下热解即可形成富含缺陷和N掺杂的多孔壳碳纳米球(N-PHCNSs-800)。进一步通过在热解过程中引入升华硫可得到N/S共掺杂的多孔壳碳纳米球(N,S-PHCNSs),并且N,S-PHCNSs的N原子含量和构型受热解过程中引入不同量的升华硫影响,可以有效实现对碳基电子结构的优化。最优的N,S-PHCNSs具有可比拟商用Pt/C催化剂的ORR活性,以及超越Pt/C的稳定性和抗甲醇性能。理论计算进一步探究了其活性起源,结果表明石墨N和噻吩S共掺杂的五元环缺陷具有独特的电子结构和最好的催化活性。

文章链接:Zhimin He, Peng Wei, Ting Xu, Jiantao Han, Xuejiao Gao* and Xing Lu*:Defect-rich N/S-Co-doped Porous Hollow Carbon Nanospheres Derived from Fullerenes as Efficient Electrocatalysts for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and Zn-air Batteries  Materials Chemistry Frontiers,2021.   DOI: 10.1039/D1QM00854D

分享到: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1-09-29  【打印此页】  【关闭】
上一篇:2021-09-21:陈宁在Chem. Eur. J.发表论文:具有表面裂纹的富勒烯微米结构及其光致发光增强与微观识别性质    下一篇:2021-08-19:方俊杰在Inorg. Chem.发表论文:具有结晶诱导发射增强的炔铜(I)簇